跳到主要內容

中興學-藝術篇 / 從永和到中興:台灣的花園城市源流初探

光復新村文化景觀雙月刊

knfuture 車未來-102年度霧峰區域型文化資產整合計畫

 

 

歷史現場 從永和到中興:台灣的花園城市源流初探

25 二月, 2013 1 則迴響

從永和到中興:台灣的花園城市源流初探

2013.2.24

臺灣花園城市發展協會秘書長 吳東明

s.jpg

中興新村俯視圖

花園城市的概念最早由英國的埃比尼澤·霍華德爵士於1898年在其著作《明日的田園城市》中提出,並在1903年和1920年建立了兩個試驗性質的花園城市:列曲沃斯花園城市和威爾溫花園城市。這兩個城市源自於霍華德爵士的設計思想,直到今日都仍然是健康和持續發展的社區。

花園城市的設計思想在西方產生了很大影響,此後美國,加拿大,澳洲、阿根廷,德國建立了一批花園城市。二次大戰之後,英國的新城鎮法案拉開了大量建設花園城市的序幕。

在戰後時期的台灣,曾有個構想中的花園城市,居民三萬人、公園佔九分之一的面積、道路迂迴在綠地之間。現在,這個城市的居民有二十多萬人、公園只佔百分之一的面積、迂迴在水泥叢林間的道路像是迷宮。這個構想中的花園城市,叫做永和。

s_thumb.jpg

1955 年公告的永和都市計畫,模仿了英國郊區的花園城市。這種設計的另一項案例就是省政府中興新村。當時設計者以永和過去十年的人口成長率來推估未來三十年的人口,因此料想不到後來居然擠進二十多萬人。

至於,南投中興新村的規劃則是成功的。這項浩大的工程自1956年開工後,很快的就在1957年完成了第一階段,緊階著「臺灣省政府」也從台北大舉南遷。為了確保中興新村新市鎮開發的成功,工程團隊在臺中霧峰做了一個以「花園城市」為理念的小型試驗區,稱作「光復新村」。霧峰光復新村正是省府中興新村的前身,其成功經驗正奠定了擘建省府中興新村的基礎。

1957年完工的中興新村是省府的行政中心,也是甚具遠見的新市鎮系統。這個面積2.31平方公里的桃花源下轄四個里,即使精省多年至今,依然讓人感到歷久彌新。

IMG_9298.jpg

光復新村現況圖

花園城市規劃充滿了烏托邦式的理想色彩,中興新村正是反映著那個年代對於「理想國度」的渴望與想像,其規劃充滿理想性格與極致之美。台灣省政府中興新村的特殊風貌,反映著台灣在二次大戰戰後,不論從空間型態到社會制度,都企圖證明已足以與西方先進國家接軌,誠如台大夏鑄九教授所言:「中興新村是昨日的明日之城」。

綠樹如蔭的中興新村擁有先進的衛生地下水系統,加上完善的社區設施,有市場、學校、醫院、警察局、車站、銀行、郵局、圖書館、兒童樂園及公園綠地等等,都市機能一應俱全,甚至有殯儀館,足以照顧人們從生到死的各種需求。

「小時候覺得中興新村是個天堂。」,剛從職場退休的李大哥回憶童年,有著這樣的感懷。不少曾經住過中興新村的人們,都有著相同的浩歎。

參考資料:

1. 維基百科網站

2. 地圖會說話部落格:http://richter.pixnet.net/blog/post/12004825

3.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(2000)。都市計畫前輩人物訪談紀錄。台北市: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。

4. 吳東明(2009)。理想國的想像:省府新市鎮之文化地景與歷史脈絡。台北:台灣建築報導雜誌2009年8月號。

 

 

消息公佈欄

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
跳至網頁頂部